专题专栏

Thematic column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术交流

5月22日上午9时四川大学第五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分论坛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0日 浏览量 :748

日期:2019.5.22

地点:生命科学楼一楼学术报告厅

9:20

韦备(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后)

报告题目Strong binding activity of few transcription factors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cell identity少数具有强活性的转录因子决定细胞命运

韦备博士研究主要涉及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在转录因子和转录调控区域方面有深入研究。博士阶段就读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硕士阶段的研究涉及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希望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和分化机制的研究。博士期间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篇,影响因子40.67;在著名期刊Nature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各一篇

9:40

董阳(英国John Innes Centre博士后)

报告题目:荠菜果实形状的发育遗传机制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Fruit Shape Variation in Capsella rubella

董阳博士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果实以及花部性状的进化发育机制。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通过整合生物学鉴定了决定大豆果荚开裂的关键驯化基因。2013-2016年在植物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探究了花卉植物大岩桐的分子驯化机制,阐述了大岩桐在人工选择下的进化机制并加深了人们对于重要花卉起源的认识。 2016年至今在英国留学期间,主要从事生长素的合成与荠菜果实形状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生长素合成在荠菜心型果实形态的建立中作用。目前董阳博士以第一作者或者合作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Featured Article), Current Biology (Featured Article), the Plant Cell,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和Plant 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后基金委基金。

10:00

昝艳君(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博士后)

报告题目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和非加性效应Complex trait genetics and non-additivity

昝艳君,男,山西大同人。2018年5月博士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遗传学专业,现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遗传学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和进化机制。博士、博士后期间,以拟南芥的开花、家鸡的体重、酵母的生长为模型,发现了非加性作用在复杂数量性状的变异和局部适应性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释了多基因性状的遗传机制及其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现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6篇, 其中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两篇、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 一篇,BMC Genomics 一篇,G3 两篇

10:20

范鹏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

报告题目番茄天然抗虫化合物酰基糖的进化之路Metabolic innovation of insecticidal acylsugars in tomatoes through pathway evolution

范鹏祥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逆的分子机理以及蔬菜抗逆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进化机制。博士阶段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为盐生植物的盐适应机理。博士后阶段的工作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茄科植物天然抗病虫化合物酰基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进化机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Proteomics等刊物上发表7篇,以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hysiologia Plantarum等刊物上发表4篇,总影响因子达到54.7,总引用次数为128次(据web of science)。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并获授权证书。

10:50

闫大伟(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

报告题目根尖韧皮部中柱鞘细胞对共质体卸载的调控Regulation of symplastic unloading by phloem pole pericycle in roots

闫大伟博士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植物韧皮部卸载途径及胞间连丝结构与功能的调控等。博士阶段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主要从事水稻籽粒发育的遗传及表观遗传调控。随后先后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今,研究领域主要为植物胞间连丝的结构和功能。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4篇:Nature Plants (in press)(IF=11.471),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IF=4.298), Plant Journal (IF=5.775),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 (IF=3.085), 另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参与欧盟ERC项目一项。

11:10

杨超(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在读)

报告题目拟南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动态的分子调控研究Molecular regulation of chromosome dynamics during meiosis inArabidopsis thaliana

硕士阶段,以水稻和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首次解析了光敏蛋白LIR1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博士阶段,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重点深入研究植物减数分裂的分子调控机制。第一,解析了植物特有蛋白SWITCH1在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黏连蛋白复合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第二,在染色体轴蛋白的组装和调控机制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由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A;1介导的ASY1磷酸化依赖的轴蛋白组装新机制;第三,对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力的研究,发现了由纺锤体微管所介导的黏连蛋白复合体保护蛋白Shugoshin的着丝粒定位,并对其着丝粒的定位调控做了进一步深入挖掘。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 Plant Cell等。

11:30

张韵秋(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在读)

报告题目基于CDC20-M的胶质瘤基因组不稳定性和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选择 ELEVATED SIGNATURE OF A GENE MODULE CO-EXPRESSED WITH CDC20 MARKS GENOMIC INSTABILITY IN GLIOMA

张韵秋博士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胶质瘤发病机理及靶向治疗的研究,包括基因功能共表达网络构建、各类分子亚型胶质瘤遗传学分析以及对胶质瘤中功能异常蛋白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实验分析,同时基于人类疾病网络模型,将对胶质瘤的研究理念延伸至其他实体肿瘤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以及肺癌等中进行研究。本科及博士阶段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期间研究课题主要为脑胶质瘤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风险预后评估标志物筛选及靶向治疗。博士期间课题成果包括:以唯一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 1 篇: PNAS (IF = 9.5),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并作为第一获奖人荣获第三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1:50

杨晓(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在读)

报告题目:基于GC*GC-TOF/MS和UPLC-IMS-QTOF/MS的叶用莴苣代谢轮廓分析The combination of GC*GC-TOF/MS and UPLC-IMS-QTOF/M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metabolic profiling of Lettuce

杨晓,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园艺学博士生。2017-2018年于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应用土壤生物学研究所(CEBAS-CSIC)进行联合培养,师从农林科学高被引科学家Francisco A. Tomas-Barberan教授,获植物营养学领域研究生顶级殊荣——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学者奖(IPNI Scholar Award)。主要致力于园艺作物多酚等次级代谢物轮廓分析、生物活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互作,建立了叶用莴苣非靶向代谢组分析方法及生菜代谢物文库。以第一(或共一)作者身份在农林科学主流期刊7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其中Hortic. Res., J. Agr. Food Chem.等农林科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J. Sci. Food. Agr.,发表的1篇论文为领域内高被引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获得授权。

Baidu
sogou